避开误区 别让喘息“锁”住孩子未来
2025-03-25 13:33:04
暖春时节,寒意渐退,万物悄然复苏,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如脱缰的小马驹,在户外尽情奔跑、跳跃、开怀大笑,享受着春日的温暖与自由。然而,对于7岁的东东来说,这些简单的快乐却遥不可及。每当春季来临,东东就不得不戴上口罩,小心翼翼地躲避春风中夹杂的过敏源——尘埃、花粉和柳絮,这些对常人微不足道的存在,却是他的“隐形敌人”,时刻威胁着他的健康。而这一切皆因东东患有“过敏性哮喘”,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正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儿童的生活质量。
不能明说的儿童呼吸之痛
儿童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严重者还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患病人数超过810万,且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困扰着众多儿童及其家庭。
对于儿童而言,哮喘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不仅让他们难以正常生活、学习、睡眠,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受限,长此以往还易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哮喘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迁延至成人,其成年后患慢阻肺等呼吸慢病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事实上,哮喘的危害远不止如此,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哮喘儿童人均直接医疗费用约为525元人民币(75美元),占我国当年人均GDP的1.06%。而这种压力不光停留在账本上,对于家长而言,当孩子病情反复,控制不佳时,还需要长时间关注孩子状态,无暇顾及其他,导致其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状态被打破,给自身的心理、生理上带来较大压力。
不能忽视的长期规范管理
尽管哮喘无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绝大多数患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回归正常的生活。GINA 2024继续推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复合制剂作为6-11岁中重度哮喘儿童优选控制药物。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轻喘息等不适症状,初始应用ICS/LABA强化治疗,也有助于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反应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其他治疗方式。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误将症状缓解等同于疾病治愈,就擅自停药,造成孩子病情反复发作和肺功能损伤。
对于儿童哮喘而言,足疗程全病程的管理至关重要。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患儿,一定要遵循医嘱长期规范、足疗程地进行抗炎治疗。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特别强调,患者通常从起始治疗开始后,每2-4周复诊,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维持良好控制3个月后,可考虑降级治疗;而重度哮喘和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良好控制。在此期间,患儿须连续用药,切勿随意停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气温骤变是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元凶”。家长可从环境控制、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如每日早晚开窗通风各30分钟,降低室内尘螨密度;流感季或雾霾天减少外出,如需外出患儿要佩戴口罩;远离已知的过敏原(如宠物毛发、花粉);此外,饮食上要保证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D的食物;学龄儿童每日保证9小时睡眠,通过规律作息促进机体修复与病情稳定等等。这些看似细碎的坚持,正是阻断“刺激-炎症-发作”循环的关键。当家庭防护网与医疗方案形成合力,我们相信,哮喘患儿同样能在四季更迭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