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成为深港联动发展的强大纽带——访深圳市政协委员朱鼎耀
2025-02-25 13:33:33
近年来,赛事经济全面升温,“体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盛事,对于推动深港联动发展,联手打造体育大湾区也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副主席朱鼎耀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自己常年从事体育产业,深切感受到文体旅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世界各地都推动体育以发展经济,“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新业态。大湾区城市间互联互通不断完善,这为体育与旅游深度结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他建议深圳香港两地政府牵头,体育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强化机制互通,加强资源共享,把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以体塑旅”,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以高水平跨境体育赛事带动大湾区“一程多站”体育旅游。
大湾区要更好开拓“一程多站”旅游,可以体育为切入点,通过高水平的跨境体育赛事,拉动旅游经济。深圳和香港有地利之便,可以优先进行更多尝试。
十五运的一大亮点是田径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车项目以跨境形式举行。以自行车赛事为例,以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设置“通关查验前置+死循环管理”的模式,便利比赛。
朱鼎耀建议,以此比赛通关模式为借鉴,深圳和香港可以尝试联合举办通过深圳湾大桥的马拉松、自行车等跨境比赛。深圳和香港本身都有举办马拉松比赛,有跑者基础,通过举办跨境比赛更加能增加吸引力,让选手和观众在不同地区流动,感受不同风貌,“跟着赛事去旅行”,带动多地旅游经济发展。
跨境赛事组织难度更大,深圳香港两地政府分别都有对重大体育比赛的专项补贴资金计划,香港推出了M品牌活动补贴。对于跨境赛事建议可以分别在两地申请,以鼓励主办方更好发挥赛事效果。朱鼎耀还提出,除专门的跨境比赛外,深圳香港可以与湾区城市共同举办如“一带一路”运动会,举办羽毛球、游泳等赛事的深圳、香港多站赛,龙舟、帆船等一些传统体育赛事等,不断培育大湾区体育旅游内涵。
打造深港“体育旅游年”,把体育“流量”变GDP“增量”。
十五运是粤港澳三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绝佳机会,三地可以提前谋划,针对游客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游客在广东省和港澳地区之间“多向奔赴”,跟着赛事去旅行,真正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变为消费“能量”,并产生更多的GDP“增量”。
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朱鼎耀建议深圳和香港可以联合打造“体育旅游年”,设置全年体育旅游活动,特别是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和亲子运动赛事等,增加赛事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例如举办深港市民足球友谊赛、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亲子趣味运动会等。
在体育旅游年期间,可以定期举办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融合体育比赛、文化表演、美食展示等元素。展示两地的体育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他建议,围绕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资源,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如“海上运动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参与海上运动的同时,欣赏深港两地的海滨风光。联合深圳香港两地旅游企业,推出包含赛事门票、交通、住宿、餐饮等在内的旅游套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游客参与体育旅游活动。
朱鼎耀提出,建议深圳和香港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制定体育旅游年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探讨两地联合发放体育旅游年消费券,通过电子钱包直接发放给游客,适用体育旅游年期间举行的相关项目,促进带动消费等。
以赛为媒,大湾区体育领域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文体交流矩阵日益丰富,体育更加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大纽带。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