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大师成功烧制即将断代景德镇薄胎大碗
2025-03-12 13:22:47
景德镇的薄胎瓷在元代即已著名,它轻若浮云,映日透光,诗人赞美其“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但是它的生产很不容易,“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练泥、制坯、利坯、画坯等,一道工序难过一道工序。尤其是利坯时,艺人几乎气不敢喘,手不敢颤,因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胎体厚度极薄。由于胎体极薄,薄胎瓷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对着光看去,瓷体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薄胎瓷的烧造属于在景德镇的烧制历史中鼎鼎有名,是属于一种特种顶级工艺,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当时出土的蛋壳黑陶因其薄如蛋壳的胎体而闻名。
但由于烧制的成本高昂,成品比率不足10%,景德镇超过十万的制瓷人至今能烧制出薄胎瓷尤其是大碗的艺术家已经屈指可数。薄胎瓷的烧造烧制几十件才能勉强完成一件成品,而且在施作过程中的损伤机率也很高,很多都是在利胚的时候损坏的,即便成瓷后,在上釉上彩描金等任何工序中都有可能破损,为了一件作品,花费如此高的心力,成本,导致愿意从事烧制的人越来越少,即便少数愿意挑战薄胎瓷的制瓷人,信心满满的开始,但是最终无一例外都是失望的结束烧制,不同的是有的人几个月就放弃了,有人是坚持了数年才放弃。所以这门工艺已经面临断代的风险。
为了要延续景德镇这门特殊的工艺,徐杰老师要将器型修改成更适合现代人的观赏意念,放大口径(象征迎福纳财),并制作成工艺难度极高的薄胎,徐杰自2020年就开始挑战薄胎大碗的烧制,但是薄胎器形越大越难制作,直径达高36公分的薄胎大碗,在数十个创作环节中,只要稍有不慎,拿捏的力道过重,就会化为碎片,一切努力付诸流水,功亏一篑。其实早在2015就从薄胎小碗开始尝试,2020才开始就尝试口径30公分以上的大碗,但是难度实在太大,口径每多一公分就是多一倍的烧制难度。
烧制过程中,数年来烧毁的胎近千个,花费了无数的精神与成本,甚至很多都还是已经彩绘完毕后进行最后一关描金烧制的时候烧制失败的,所以耗时耗工耗力,很多次徐杰大师都差点放弃,但是2023年徐杰大师要申请非遗大师,所以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赔本,因为即将于2023年申报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薄胎碗成了徐杰非遗申请的一个关键的重要环节。也终于在2022年底成功烧制福寿双全薄胎大碗。
福寿薄胎碗画面的设计纯手绘描金的九桃五蝠,薄胎碗外壁是六寿桃三蝙蝠,而内壁则是三寿桃两蝙蝠,如此画面设计,无论在构图,绘制,施釉,烧制,更是难上加难,成品率极低,由于是超薄胎体,只要有适当的光源,碗内碗外的画面可以达到重叠的效果,就能完全展现薄胎碗的薄度了。
將不同姿態的寿桃的多面美感巧妙結合在一起,輔以五蝠穿插在林葉之間,像是彩蝶戀花,又像是仙境祥雲,像是花鳥相依,又像是金秋葉落。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春風初來,落英繽紛,人面桃花相映紅。豐碩的桃果多彩多樣的桃,寓意著多福多壽的寄託。是徐老师从事陶瓷工艺数十年来最困难也是最喜爱的创作没有之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