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显担当 善举映初心——九通衢员工陶剑韬见义勇为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2025-03-19 10:54:58
3月11日,北京朝阳区双桥万达一家餐厅内上演了惊险又温暖的一幕:一名顾客在就餐时突发气道梗阻,北京九通衢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陶剑韬恰巧正在同一餐厅就餐,他迅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展开施救,最终成功挽救这名顾客的生命。这位非党员却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积极分子”,以专业素养与果敢担当诠释了企业融入社会治理的深层价值,也让“九通衢精神”在平凡处绽放光芒。这一善举不仅展现了个人应急素养,更折射出企业长期深耕社会责任、融入基层治理的担当。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急救培训筑牢生命防线**
当天中午,九通衢员工陶剑韬在观影党建主题影片《您的声音》后,于餐厅用餐时突遇险情。邻桌顾客因大块羊肉泡馍卡喉窒息,面色发青、几近昏厥。千钧一发之际,该员工迅速运用公司日常培训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经过数次冲击助其脱险。事后被救者含泪致谢,他却淡然表示:"这是每个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该做的本分。"
这一"本能反应"的背后,是九通衢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安全教育纳入企业文化的长期实践。作为深耕工程检测领域二十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管理科学、服务诚信"的质量方针,不仅以尖端技术守护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更通过定期急救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将"守护生命"的理念深植员工心中。此次突发事件中,党建活动激发的责任意识与日常培训积淀的专业能力形成共振,让"敢伸手、能伸手"成为企业精神的生动注脚。
“事发突然,当时真没时间犹豫,满脑子只想着救人。”谈及当天的惊险时刻,陶剑韬坦言,这份“本能”既源于公司常态化的急救培训,也与他扎根工程检测一线的经历密不可分。作为九通衢从现场检测技术员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陶剑韬的职业生涯始于工程现场的毫米级精度检测。十年间,他背着仪器攀爬过数十米高的塔楼,钻进过幽深的城市管廊,用严谨数据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他和公司团队完成朝阳站交通枢纽工程、丰台站南北交通枢纽工程等重大工程检测项目,创新“全周期服务”模式,将技术保障延伸至客户需求前端,多次获得客户好评。
“检测是工程的‘眼睛’,容不得半点马虎。”陶剑韬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对“精准”的职业追求,让他在面对突发险情时能快速判断、精准施救。被问及救人感受时,他笑道:“这和检测是一个道理——发现问题就要立刻行动,多一秒迟疑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科技硬实力与责任软实力并重 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成立于2003年的九通衢检测,始终以"数据准确、结论公正"为立身之本,拥有20%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和数十项发明专利,201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筑牢桥梁隧道"安全防线"的同时,企业主动延伸社会责任边界:作为北京市建委指定检测单位,其技术团队多次参与重大公共设施风险评估;作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更将安全文化从实验室推向社区,组织员工参与急救普及、防灾演练等志愿服务。
"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员。"公司负责人表示,九通衢始终将党建红色基因与专业蓝色力量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攻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通过员工素养提升促进社会文明,"这次救人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是企业长期践行社会责任的水到渠成"。“我们检测的是建筑,守护的却是生命。”公司党支部书记表示,陶剑韬的善举正是企业“技术向善”文化的缩影。
从检测仪器上的毫米精度,到危急关头的秒级响应,九通衢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科技与责任的双重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企业的治理参与路径。当更多企业将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服务效能,"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图景正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