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能上能下“双车道” 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2025-04-01 18:01: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曾是制约队伍活力的“中梗阻”。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核心部门,必须用好能上能下“指挥棒”,既打破“躺平者”的“铁交椅”,又疏通“实干者”的“快车道”,让干部队伍在动态调整中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唯有以制度刚性破除思想藩篱,方能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蔚然成风。
精准识别“标尺明”,让“上”有依据、“下”有底气。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退一庸人则群心振奋。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应探索建立“全景式”评价体系,将“落实重大部署打折扣”“年度考核连续垫底”等情形纳入负面清单,同步制定“干部胜任力模型”,对专业岗位增设技能测试“硬门槛”。标准清晰只是第一步,考准考实才是关键支撑。要建立“立体画像”机制。综合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群众口碑等数据,绘制干部“三维画像”。要推行“一线考察法”。在重大项目、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设置“观察哨”,全程纪实干部担当表现。要实施“反向测评”。围绕“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开展专项调研,用“负面清单”倒逼履职尽责。
刚性执行“破梗阻”,让“下”得服气、“下”得规范。干部能上能下,核心在“能”,要害在“常”。建立“三审三公开”机制即党委初审、部门联审、纪委复审,公开调整事由、公开评价标准、公开后续安排,最终实现平稳调整。针对“下”的干部“一棍子打死”问题,应建立“回炉锻造”制度,对因能力不足“下”的干部,安排到基层历练,经考核合格后重新启用。执行落地需要勇气,更需制度保障。要健全“红黄牌”预警体系。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实施“黄牌”提醒约谈;对整改不到位的亮“红牌”调整。要建立“案例指导库”。收集不同情形“下”的典型案例,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防止执行走样。要压实“一把手”责任。将推进能上能下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对执行不力的通报问责。
重塑生态“促长效”,让“下”者有望、“上”者有为。下不是终点,而是干部重新出发的起点。“能下能再上”的机制,有助于让干部认识到“下”是警醒而非否定。针对“下”的干部心理落差问题,探索建立“阳光谈心”制度,由组织部长定期开展“解扣子”谈话,帮助年轻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唯有形成闭环管理,能上能下方能成为一池活水。要建立“跟踪帮扶”机制。对“下”的干部制定“一人一策”成长计划,明确观察期和帮扶责任人。要开辟“二次起用”通道。对经实践检验改正错误、实绩突出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要强化“舆论引导”工程。宣传“能下能上”典型案例,制作《干部进退之间》微纪录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刘晓蓉)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