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老板 - 营销学院 - 诗人王泽彩——自由的灵魂,在诗行间寻找永恒

诗人王泽彩——自由的灵魂,在诗行间寻找永恒

2025-04-11 17:31:34

文/李莉

在青岛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文学圈里,王泽彩的名字总是带着独特的光芒,与“诗人”和“公务员”这两个看似不同却又奇妙融合的身份紧密相连。1966 年出生的他,是个地道的山东汉子,身上既有体制内人所具备的沉稳气质,又完好地保留着诗人独有的敏锐与浪漫情怀。从最初担任高中地理教师,到后来成为机关公务员;从地方作协会员,一步步成长为中国诗歌网的高产作者,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文字紧紧相依,而诗歌,无疑是他灵魂深处最为自由的宣言。

一、诗意的起点:从图书馆到诗刊的觉醒

“我真的很难确切地说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一年开始写诗的。”王泽彩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陷入了对往昔的回忆。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他就已经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情感。那时,他写下过关于爱情的甜蜜诗篇,也有饱含亲情的温暖文字,甚至还为地方发展战略撰写过充满激情的抒情文字。然而,对于他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觉醒,还要追溯到 2021 年那个看似平常却又意义非凡的午后。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走进青岛市崂山区图书馆。在一排排书架间徘徊时,一本诗刊杂志不经意间映入他的眼帘。他随手翻开,瞬间被其中现代诗那自由奔放的体式深深吸引。那些灵动的文字,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心。随后,他迫不及待地关注了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从此开始系统地学习诗歌创作。这个决定,就像是轻轻推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精神世界的大门,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源泉,灵感如泉水般源源不断。他在中国诗歌网上发布了 700 余篇作品,这些作品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网络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不仅如此,他还出版了诗集《隽美崂山》《高山流水泛碧涛》,用文字描绘出了崂山的美丽风光和自己内心的诗意世界。其中,还有 11 首诗歌被青岛新闻网精心制作成音诗画朗诵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声音和画面,感受到了他诗歌中的魅力。

“写诗对我来说,就像是给自己的情感找到了一个出口,同时也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他真诚地坦言,诗歌创作早已深深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机关工作中那些琐碎繁杂的细节,还是崂山区那壮美秀丽的山海风光,都能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意象。就像他在《青春恰自来》中所写的那样:“晴空是碧绿的草原/月亮几乎近似圆盘/下午从东北方向高高升起/一架银白色的飞机从旁边掠过……”简单的几句诗,却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古韵新声:在形式与情感间自由切换

当谈到古诗与新诗的区别时,王泽彩的回答充满了哲学的思考:“诗歌最重要的是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而对于形式来说,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和情感的强烈程度来决定。”他说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常常会在古诗和新诗这两种体裁之间自由地切换。有时候刚刚完成一首充满现代感的新诗,紧接着就会灵感突发,写下一首韵味十足的古诗,反之亦然。

这种独特创作方式的形成,与他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他对传统文学的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在古诗创作中能够游刃有余。而长期在政府机关的工作经历,又让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现实主义题材有着独特的见解。就像他的组诗《雨夜出诊》,其中既有“东风化育三春晖/无私奉献寄怀远”这样充满古典意境的诗句,又在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当代医者仁心的赞颂,将传统与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李白和杜甫永远是我心中的标杆。”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两位盛唐诗人的推崇之情,“李白的浪漫主义,教会了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保持豁达的心态,而杜甫的现实主义,则让我懂得了对家国天下要有一份深深的悲悯之心。”在他的《永不退休的海子》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巧妙地化用了海子的意象,在致敬这位天才诗人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海子,一个伟大而天才的诗人/35 年前离去,青春年华永驻……”

三、生活的熔炉:灵感源于泥土与星空

在王泽彩的众多诗作中,“故乡”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重要主题。从胶州湾畔静静流淌的柳溪河,到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从父母那慈祥温暖的面容,到儿子远行时的背影,这些具体的地理坐标和生活场景,都承载着他对“根”的深深追寻。

“故乡其实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他感慨地解释道。回想大学时代,每次回家都需要乘坐大巴绕行胶州湾,路途的遥远让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而在研究生时期,远离家乡的他,更是常常被孤独感所包围。然而,无论走得多远,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了青岛——这座既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父母一直生活的所在。如今,他时常会在李村河畔悠闲地散步。看着河畔杨柳依依,随风轻轻摇曳,他仿佛穿越了时光,与童年的自己重逢。那些曾经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如同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这种对乡土的深深眷恋,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理念:“诗歌并不是简单地记录生活中的琐事,而是要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提炼出那一份诗意。”他以《微山湖》组诗为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舟车接驳来枣庄/湖光山色水荡漾……雨中古城行/雨便飘洒下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赫然矗立……”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相互交织,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战争与和平之间那永恒的对话,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

当谈及灵感的来源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勤奋与学习才是诗歌创作的基石。”在繁忙的机关工作间隙,他始终坚持阅读《诗经》《楚辞》等经典典籍,从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科技诗歌等新兴的诗歌体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他笑着说:“灵感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只有像勤劳的农夫一样,用心耕耘自己的心田,才有可能在某个清晨,收获如露珠般晶莹剔透的诗句。”

四、诗人的使命:在时代浪潮中守护精神家园

作为青岛市崂山区作协会员,王泽彩积极地参与到地方文化活动之中。他的诗集《隽美崂山》不仅仅是对崂山美丽风光的记录,更是融入了他对城市变迁的深刻思考。而那本即将出版的《高山流水泛碧涛》,则像是他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凝聚着他在诗歌创作道路上的点滴感悟和成长。

在谈到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时,他引用了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强调诗歌应当承载起一份社会责任感。他敏锐地观察到,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着一种“过度追求技巧而忽视情感深度”的倾向。因此,他主张“要用鲜活的生命体验去激活文字”,让诗歌真正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诗人,而诗人也应当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他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继续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同时不断探索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歌词创作,就像他发表于《歌曲》杂志的《最美的色彩》,还是进行各种跨界尝试,都是他对诗歌边界的勇敢探索,他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诗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采访接近尾声时,王泽彩轻轻地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抄写着海子的诗句:“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他用略带轻柔的声音缓缓说道:“诗歌对于我来说,是孤独者的狂欢,也是漂泊者的港湾。”

这位在公文与诗行之间自如穿梭的公务员,用四年的时间向我们证明:真正的诗意,不会拒绝任何一种表达形式,也不会被任何一种身份标签所束缚。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青春恰自来,汇入大河流”——每一个灵魂都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旋律,而诗歌,正是那把能够丈量生命深度的标尺,帮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永恒。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