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Z 世代女性艺术家 Jesse Zuo 左晨霄
2025-04-24 18:09:33
“我用画笔记录那些无人倾诉的情绪时刻。”
在纽约林立的楼群中一间靠窗工作室里,一幅幅色彩明艳、气质独特的油画悄然诞生。它们看似平静日常,却潜藏复杂情绪与敏感线索。这些作品来自目前居住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家左晨霄(Jesse Zuo)。
左晨霄(Jesse Zuo)是一位活跃于纽约的中国具象画家,已崭露头角。她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这段经历不仅为她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也培养了她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近年来,她的作品频繁亮相于国际艺术舞台,包括参与由英国诺维奇的Moosey Art、纽约的Plato Gallery以及巴黎的Sobering Galerie等知名画廊所举办的群展,入选由位于波士顿的Steven Zevitas Gallery所举办的“Night Swimming: New American Paintings 2024 Review”。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博览会,如随创立于乌拉圭并在美国迈阿密落户的Piero Atchugarry Gallery参展在意大利都灵的Artissima 2024,并在Artsy Foundations Fair中反复亮相,与更广泛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作品还被收录于《Tomorrow's Talent Vol.III & IV 2023/2024》、《New American Paintings, MFA Annual Issue #171》和《ArtMaze Magazine Issue #34-37》等重要艺术出版物中,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她在艺术创作上的才华和潜力,也使她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左将自己的创作比做一本视觉化的私人日记——记录着一个年轻女性在异乡成长、生活的真实切片。她以传统写实为根基,却用充满当代表达的色彩和构图开枝散叶,构建一个既私密又不封闭的情绪空间,让观者如同置身其中,感受到画面中未说出口的故事。


(Jesse的作品在英国Moosey Art参与群展 “Human After All”)
艺术,是生活感受的延伸
Q:你成长的环境是否影响了你的创作?
左:“几年前,我独自一人跨越半个地球来到纽约求学。这段经历让我开始真正关注生活中那些微小却真实的情绪,比如被雨困住、熬夜失眠,或者忙碌一天后回到家脱下内衣的那口长叹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其实承载了我最真实的体验。对我来说,把它们画下来,就像在向最亲密的朋友倾诉生活,只是我选择了画面,而非文字。”

(Jesse的作品在上海Linseed Projects参与群展 “无踪之迹”)
在现实与热爱之间,找到一条能走下去的路
Q:你目前最重要的艺术目标是什么?
左:“我现在最现实的目标,是找到创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我需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工作,我也享受着被所热爱的工作填满每一天的自己的状态,但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吞噬了很多我曾视为刚需的生活内容,像是与朋友、亲人、爱人相处的,外出社交、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我想说:一定要记得专门给自己预留休息和充电的时间,许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旅程中独自前行,但我们并不是孤单的,每个人都在摸索,也都在坚持。”
她也提到,成为职业艺术家的这条路并不容易,但与志同道合的创作者交流、分享彼此成长经历,是她最珍惜的部分。“机会有时需要等待,但创作不能停。保持热情、随时准备好,是我们能做的。只要热爱,就值得走下去。”

(Jesse的作品在上海Linseed Projects参与群展 “无踪之迹”)
灵感来自不动声色的生活时刻
Q:你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
左:“灵感其实就藏在每天的生活里。那些突然让我一颤的日常——一个氛围,一种沉默中的情绪,尤其当我把自己作为身份放进去的时候,那种触动就变得格外真实。”
她补充道:“我很幸运能和其他艺术家朋友们一起头脑风暴,有时候他们提醒的一个细节,就能点燃一整个创作的灵感。”
“疫情期间独自摸索方向的那段日子,孤独感常常占据上风。那时我只能靠自己去感受、提炼、创作。令人感动的是,后来竟发现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经历。当他们说‘我也有这种感觉’时,我觉得不再那么孤单,也希望我的作品能给别人同样的慰藉。”
色彩,是最诚实的情绪表达
Q:色彩在你的创作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左:“色彩对我来说非常直觉,有时候是情绪先出现,然后我找颜色回应它;有时候是某个颜色先打动我,再由它引出画面和情绪。这两者是互补的。我希望观众看到画时,能先感受到它的情绪,再去理解它的内容。对我来说,色彩不仅是视觉语言,更是一种情绪能量的释放。”

(Jesse的作品随Piero Atchugarry画廊参展意大利都灵Artissima艺博会 2024)
在市场与自我之间寻找平衡
Q:在创作过程中,最让你挣扎的部分是什么?
左:“最难的部分是面对商业市场的焦虑。我的创作很多都非常私密,当它们进入展览或销售系统时,我会忍不住想:它们‘合适’吗?‘能被接受吗?’ 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既要坚持自己热爱的创作,也要慢慢学会理解市场、不被它吞噬。我相信所有真心创作的人,都值得被看见。”
别害怕努力,哪怕它没有立刻回报
Q:如果你能给曾经的自己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左:“我会说:’别怕没结果就不去努力,好事多磨。’ 以前我总是在犹豫,看到很多人追梦失败就害怕自己也会那样。现在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这是我想走的路。而要走下去,就必须靠坚持。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回报,也可能永远没有,但如果你不去做,就永远不可能靠近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Jesse的作品在英国Moosey Art参与群展 “Upstairs”)
后记:创作,是与自己和世界的对话
左的画面安静,却富有温度;是私密的,但不封闭。她以细腻而克制的方式,记录那些语言难以承载的情绪与瞬间。在这个节奏飞快、情绪易被掩盖的时代,她的画面仿佛是一种提醒:那些看似微小的片段,恰恰组成了你最真实的模样,而这样独特且诚恳的艺术语言,也为稳固了她于当代艺术领域的一席之地.

(Jesse的作品(中)在洛杉矶The Trophy Room LA参与群展 “May Flowers”)

(Jesse的作品(左4,7)在随LATITUDE画廊参展2024年上海ART021艺博会)

(Jesse的作品(左2)在纽约Visionary Project参与群展 “The Collective II”)

(Jesse的作品(左)在纽约Plato画廊参与群展 “Here’s Looking At You”)

(Jesse曾于纽约Plato画廊展出的作品在美国公共交通系统)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