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老板 - 营销学院 - 传承守正 为中医证候研究架起现代科学桥梁

传承守正 为中医证候研究架起现代科学桥梁

2025-04-17 11:33:14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付长庚教授

在中医诊疗体系中,“辨证论治”是核心精髓,但证候诊断长期缺乏量化标准,如同一把刻度模糊的尺子,限制了中医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国际认可。创新医学科技,保障民生福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付长庚,胸怀民族健康梦,以十年为刻度,将现代科研范式注入传统医学,在心血管病领域构建了一套可量化、可验证的中医证候研究体系,为中医药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创新路径,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引领着医疗服务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梦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青年心脏康复沙龙做报告(2017年4月20日 北京)

因杰出贡献,付长庚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华夏医学科技奖-青年医学科技奖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等称号。相关事迹被《科学中国人》作为封面人物报道。

一场诊断标准的革新:从“普适标准”到“病证结合”

血瘀证是中医证候研究最成熟的领域,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反应了血瘀证这一中医常见证候的共性特征,成为行业的普适标准,促进了现代血瘀证研究的发展。但每种疾病都有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每种疾病也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宏观表征和微观理化指标,这就导致不同疾病的血瘀证临床表征各有不同。如何建立病证结合的中医证候标准,成为行业的热点问题。

2011年,付长庚博士毕业进入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开启了中医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系统研究。他认为,要让中医真正服务于民,走向世界,必须用现代科学语言重构证候研究的逻辑链。在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史大卓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选择以冠心病血瘀证为突破口,遵循“病证结合”的研究理念——将疾病诊断的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候特征深度融合。为此,通过梳理88部古典医籍和1825篇现代文献,付长庚提取122项诊断指标,结合6329例冠心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率先证实了血瘀证计分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当时每天面对上千份病例数据,既要记录舌象、脉象等传统体征,又要整合冠脉造影、生化指标等现代检测结果,工作量巨大。”提及科研历程,付长庚坦诚困难重重。但他坚持认为,只有用数据证明证候与疾病的客观联系,才能让标准立得住。

经过数年攻坚,一套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实用性的的冠心病血瘀证标准终获行业认可。通过多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优化形成了条目合理、量表规范、评分准确的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对中医药标准化起到创新示范作用。

技术跨界中的创新突围:中西医结合与医工融合

在付长庚的科研版图中,技术创新始终与临床需求紧密咬合。他始终倡导“中西医结合、医工融合”的研究理念,将现代技术引入中医药研究,破解临床难题。

冠心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是心血管医生的噩梦——即便血管成功再通,仍有部分患者因心肌微循环障碍导致疗效不佳。传统中医通过“活血解毒”改善症状,但作用机制始终蒙着神秘面纱。付长庚采用医工融合的研究思路,将分子生物学与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研究。证实活血解毒方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从而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验证这一机制,他们设计出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磁纳米探针,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了心肌损伤的精准动态成像。

这种跨界思维同样体现在高血压研究领域。面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对西药依从性低的难题,付长庚没有止步于古方改良,而是引入网络药理学技术,系统解析陈可冀院士经验方“清达颗粒”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一项纳入552例患者的双盲对照试验显示,该药在改善头晕、头痛等中医证候方面优势显著,相关成果推动清达颗粒进入II期临床试验,成为中药复方循证研究的典范。

传承者的双重使命:守经典之正,创时代之新

作为陈可冀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付长庚对“守正创新”有更深层的理解。付长庚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先后建立相关标准与专家共识26项,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16部,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3项。最终研究成果被推荐为行业标准,在全国300家临床和科研单位推广应用。

参加第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获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2年11月13日 温州)

作为博士生导师,创新教学培育人才也是付长庚的工作日常。他主张“因势利导、放手创新”,通过定期组会与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发掘科研潜力。教研一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面对教学成就,他总说:“师生缘分难得,我的职责是为他们扫清障碍,让智慧自由生长。”

面对全球医学界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兴趣,付长庚正致力于推动冠心病血瘀证标准的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工作。“当国际临床研究采用我们的标准时,中医药就真正拥有了世界话语权。”付长庚正以理性与热忱,在古老医学与现代科学的交汇处,续写着属于中国医者的时代答案。(唐梅)(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