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老板 - 营销学院 - 徐亦珠:解码游戏音频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徐亦珠:解码游戏音频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2025-04-18 14:36:49

  (文/李明轩)在《明日之后》的末日废墟中,一段钢琴旋律的起伏暗示着玩家命运的转折;在《七日世界》的未知领域里,电子合成器与管弦乐的交织营造出科幻与温情并存的声景。这些声音设计的背后,是网易资深音频设计师徐亦珠对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深刻理解。她以设计师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敏锐,重新定义了游戏音频在叙事中的角色。

(图为徐亦珠)
(图为徐亦珠)

  不同于传统媒体对“音乐人”的浪漫化叙事,徐亦珠更愿意将自己定义为“声音工程师”。在她看来,游戏音频设计是一门需要精密计算的学科:从频率波段的分析到空间声场的模拟,从代码参数调试到玩家心理模型构建,每一个音符的落点都需经过理性推演。“游戏音乐需要像水一样流动,而非凝固在背景中。”徐亦珠如此形容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的具象化成果,是她主导开发的“动态分层音乐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分析玩家行为,动态调整音乐层次,使声音成为游戏叙事的“隐形导演”。

  以《明日之后》为例,玩家在安全区建造避难所时,系统会调用舒缓的钢琴旋律;一旦遭遇战斗,电子打击乐层即刻叠加,节奏与紧张感同步攀升。这种无缝切换的背后,是对游戏引擎的深度开发与海量数据测试。徐亦珠坦言,技术落地过程充满挑战。

  随着玩家对沉浸感需求的提升,中国游戏音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技术驱动的创新正成为核心竞争力。据《2024全球游戏技术白皮书》显示,全球75%的玩家认为音频质量直接影响游戏沉浸感,而中国游戏音频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背后,是如徐亦珠这样的从业者将音频设计从“辅助性工种”推向“核心创作环节”的努力。

  在徐亦珠的工作台上,乐谱与数据报表并存。她将音频设计称为“情感工程”——既需要艺术直觉,也依赖科学验证。“玩家不会告诉你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但数据会。”她解释道。《明日之后》资料片“深海巨浪”的开发初期,社群调研显示玩家对“希望感”的诉求与深海压抑环境的设定形成鲜明矛盾。徐亦珠团队发现,尽管场景设计强调暗流涌动与未知威胁,但玩家在探索深潜装置或突破巨浪封锁时,仍渴望音乐传递出突破困境的信念。为此,她推翻初版以低频嗡鸣为主的阴郁配乐,在主题曲中融入空灵的水晶音色与螺旋上升的旋律线,模拟从深海向光层攀升的听觉意象。这种设计显著增强了玩家在高压环境中的坚持意愿,部分用户在社群中反馈“听到高潮段落时,仿佛真的触到了海面的阳光”。

  在谈及游戏音乐未来的发展时,徐亦珠表示:“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游戏音乐将不仅仅局限于线性播放,而是会根据玩家的行为和情境实现实时变化。这种互动式音乐体验,将极大地提升玩家的代入感和情感体验。”她认为,技术的发展为游戏音乐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艺术表达和技术实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面对AI技术的冲击,徐亦珠保持着开放而审慎的态度。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普及,传统的音乐制作流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和团队成员在不断尝试中,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探索利用智能算法和实时数据生成音乐的可能性。这样的尝试不仅使得音乐创作更加灵活和高效,也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定制的可能。徐亦珠认为,未来的游戏音频将是“人机协同”的战场,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冰冷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

  尽管面对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徐亦珠始终保持着对音乐创作的热爱和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她认为,每一段旋律、每一次音效的变化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用心去聆听,就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故事和情感。在她看来,游戏音乐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更是一座跨越现实与虚拟、情感与理性的桥梁。

  在视觉主导的游戏行业中,徐亦珠正在用时间证明:声音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空间的塑造者、情绪的操纵者、记忆的触发器。她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行业逻辑——当代码与旋律、数据与人性、技术与艺术达成微妙平衡时,游戏音频便不再是背景音,而是构建虚拟世界的基石。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段被玩家记住的旋律,都在为未来写下注脚。

  (来源:点财网)

责任编辑:何奎良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