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 会东又一个蓝莓基地硕果盈枝
2025-04-21 11:19:01
当前,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创新正为传统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生机。当下,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四川省会东县又一个蓝莓基地迎来丰收。
3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会东县铅锌镇迎春村的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蓝莓种植基地,在400亩高标准规模化种植区域内,只见一排排整齐排列在防草布上花盆里的蓝莓树连绵成片,一串串青、蓝相间的果实紧挨在一处,藏在树叶间,垂在枝梢头,一颗颗啤酒瓶盖大小的蓝莓缀满枝头,如同一颗颗蓝宝石,成熟的蓝莓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果粉,散发出淡淡的果香。工人们正穿梭在其间,小心翼翼地选摘成熟的蓝莓,现场测量大小后分装在包装盒里。
工人采摘蓝莓(雷国香 摄)
自2023年以来,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现代农业生态科技为支撑,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打造了铅锌镇高品质绿色生态蓝莓种植基地,致力于苗木培育和蓝莓种植,并成功筹建蓝莓组培育苗技术中心,建成100亩育苗大棚和300亩蓝莓种植大棚。
“目前,我们从组培育苗到大田种植、再到种苗推广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我们的种苗在四川、云南等蓝莓优势产区都得到了更好地推广。从品种的纯正性、病愈率来看,我们的品种都更具有市场的竞争力,其次我们基地种出来的蓝莓,口感、硬度也是相当好的。”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严伟说。
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重要支撑。公司每年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和激励,着力打造涵盖种植、管理、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本土化专业人才队伍。在蓝莓组培育苗室内,4名当地的阿姨正在无菌操作台上,全神贯注地将苗切割成合适的小段,切割完成后,迅速将小段插入到新配置好的培养基中进行扩繁。她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之前从未接触过蓝莓组培育苗技术,后来通过公司的系统培训和实际操作,现在,她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成为蓝莓种植基地的技术骨干。
“基地里有很多三四十岁的姐姐、阿姨,她们来到基地以后,因学历低,没有任何基础,工作时老是出问题,但经过培训,现在她们已经能够把植物的一小部分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再把瓶苗养成钵苗,现在操作越来越熟练,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蓝莓组培育苗技术中心组培室负责人张瑞说。
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不仅提升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基地每年支出劳务费用近400万元。
据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淑靖介绍:“从创立之初,我们就清楚认识到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为了种出最好的蓝莓,我们积极与省农科院展开深度合作,还与新西兰、智利的资深专家团队携手,引入他们的前沿种植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这为我们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是这些国际前沿技术与本地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让会东大桥基地的蓝莓在品质上脱颖而出。
2025年,基地年产鲜果预计达500吨,销售蓝莓种苗1000万株。在科技和人才的双重驱动下,基地不仅提升了产量,更确保了蓝莓的品质与口感。
“经过我们的日常检测,他们的蓝莓质量控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同类产品中,品质和口感都相对较好。他们引入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上,还在于对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和创新。下一步,我们农业农村局将一直关注并支持着基地的发展,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培育和打造,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全县绿色优质生态农业发展。”会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监管股)站长钱炳蓉说。
下一步,会东禾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通过“公司+农户”“公司+种植合作社”等合作模式,逐步配套完成产品种苗展示、物联网数据中心、蓝莓鲜果冷链仓储等功能区的组建,构建综合性农业全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为当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供: 雷国香)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