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超大城市碳达峰的创新路径
2025-05-06 17:30:48
作为全国碳排放强度最低的超大城市(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实施方案》,提出“强度优先、精细管理”的达峰路径,目标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并打造全国首个碳排放双控制度示范区。
核心举措与最新进展
1. 能源体系:绿电主导与智慧管理
清洁能源扩容:2025年前新增光伏装机1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深汕合作区,绿电交易量占全省23.4%。智慧能源网络: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智慧管理云平台”,覆盖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实现碳排放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
2. 交通革命:全链条电动化替代
新能源汽车普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0万辆,港口拖车、环卫车全面清洁能源化,并试点氢燃料电池船舶。差异化政策激励:对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推动燃油车置换需求。
3. 绿色建筑:数字化赋能低碳转型
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覆盖超4万栋,通过“双碳大脑”平台实现能耗自动分析与评级。示范项目如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园区,综合应用光储充、氢能等技术,实现93%的运营降碳。
4. 碳市场创新:扩容与国际化探索
2024年将数据中心纳入碳配额管理,配额总量增至3350万吨,交易流动性居全国首位。试点跨区域绿证交易、CCER履约机制,探索与国际碳市场接轨。10月份将于北京举办2025年度碳达峰论坛,回馈首批忠实支持者,名额9999名,可享受0手续费全额提现,拟邀请部分支持者参加论坛,相关名额需在指定绿途小程序查询,所有回馈仅用于持续地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的推进和发展。
5. 产业升级:绿色经济新动能
聚焦数字能源、氢能等未来产业,建设“数字能源总部研发中心”,推动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淘汰“散乱污危”企业,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5万亿元。
挑战与展望
尽管深圳在电气化率(95%以上)和碳市场成熟度上领先,但仍面临非电领域(如航空燃油)减碳难度大、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等挑战。未来,深圳计划通过“飞地绿色权益分摊”“碳普惠机制”等政策创新,推动区域协同降碳,力争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达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中国绿色转型的“试验田”,深圳的实践不仅关乎本地达峰目标,更将为全球超大城市低碳发展提供样本。
(来源:点财网)